我與“一帶一路”③丨帶給世界,一個中國車企的新形象
四年前,泰國汽車市場被日本車企占領,四年前,上汽集團首次進軍泰國,與泰國正大集團合資,在距離曼谷2小時車程的羅勇建立第一座整車工廠。四年過去,泰國汽車市場因為上汽的進入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泰國小城羅勇,上汽集團10萬輛年產能的新工廠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再過半年多,總裝車間就將竣工投產。
四年前,上汽集團首次進軍泰國,與泰國正大集團合資,在距離曼谷2小時車程的羅勇建立第一座整車工廠。
四年過去,這顆播種在“一帶一路”上的種子,生根發芽、枝繁葉茂。上汽方面介紹,新工廠竣工投產后,泰國基地將成為上汽全球“右舵汽車”的生產、銷售中心。從泰國出發,上汽的自主品牌汽車將首先聚焦東盟自由貿易區各國市場,繼而拓展全球其他“右舵汽車”市場。
“在泰國基地生產的汽車,出口東盟自由貿易區,將是‘零關稅’,相比直接從國內出口,這是巨大的優勢。”上汽集團海外業務負責人介紹。
上汽的落子布局,背后是“走出去”的理念變化。
“培育本土跨國公司”,是上海新一輪國資國企改革中提出的重要目標之一。近年來,上海企業紛紛走出去,但真正實現“跨國經營”的出海方式,尚不多見。
過去,上汽集團拓展海外市場,有收購兼并、產品出口等方式,但主要還是“從國內到國外”;而從泰國開始,植根于“一帶一路”,上汽開始探索“從國外到國外”,構建全球布局、跨國經營的國際化新模式。
“上汽正以跨國公司進入中國的方式‘走出去’,意欲成為一家名副其實的‘跨國公司’。”汽車產業領域分析人士指出。
要邁出跨國經營的第一步,首先得把手里的“望遠鏡”,換成“放大鏡”——這是上汽集團近年來海外經營實踐中得出的一條核心經驗。
“以前的海外業務,就是通過國外的代理商賣車,產品賣出去了,但對海外市場的了解,就像是從望遠鏡里看到的那樣。”上汽集團國際業務部總經理楊曉東認為,不設身處地、不放下“望遠鏡”,跨國經營就無從談起。
來到泰國的四年里,上汽集團根據當地消費者、合作伙伴反饋的各方面信息,針對在泰國生產、銷售的汽車,進行了數百項調試、改進。2016年,上汽泰國公司銷售同比增長77.7%,在當地40余家全球車企中,上汽自主品牌汽車MG銷量排名上升至第八位。不少泰國汽車同行感到吃驚,他們給上汽與MG的評價是“奇跡般的速度奔跑”、“完全不像一個新進入泰國的品牌”。
“拿著‘放大鏡’走進當地市場后,接下來我們還要拿起‘腸胃鏡’,繼續走下去,深入當地市場本土化全價值鏈運作,扎實布局汽車生態及移動服務。”楊曉東說。
當泰國全新的“右舵中心”建設之時,上汽集團以“一帶一路”為核心,一張全球布局的網絡圖已經全面鋪開。在硅谷、以色列,上汽投建了全球創新平臺;英國的海外研發平臺源源不斷為自主品牌技術發展提供支撐;東南亞 、南亞的新工廠正在籌建;東盟、中東、非洲、歐洲、英國、南美、北美、澳新等15個重點區域的營銷平臺將中國汽車品牌帶向世界各地。
"國家的'一帶一路'戰略為上汽開拓海外市場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上汽集團負責人介紹,沿著“一帶一路”探索跨國經營,上汽不是簡單的產能輸出,而是國內實力的溢出,是全價值鏈的溢出,也是中國汽車產業新技術、新模式的溢出。目前,上汽集團在國內市場占有率已經高達22%,多年高速發展后企業又提出“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轉型升級戰略,這些是上汽探索“跨國經營”的根本支撐力。
在國內汽車市場,上汽與阿里巴巴共同打造的互聯網汽車引領汽車行業變革方向,找準用戶的“痛點”,轉變為廣受市場歡迎的“甜點”。上汽方面介紹,目前在海外經營中,相似的變革模式也在積極推進。“針對不同區域市場特點,我們在打造當地明星車型的同時,注重培育海外的差異化競爭優勢。”楊曉東介紹,上汽正在與海外的移動運營商、互聯網企業、后市場企業合作,加大力度布局本土化的生態服務資源,建設合作、創新、共贏的海外經營體系。
在這樣的新模式下,上汽集團在海外逐步形成全價值鏈業務體系和面向周邊市場的輻射能力,上汽自主品牌逐漸成為核心區域市場的主流品牌,中國企業為海外區域用戶帶來更多的消費選擇,為區域合作伙伴帶來共享共贏的合作機遇,也為當地社區帶來更多的稅收和就業機會。
“走在‘一帶一路’上,我們想向世界傳遞的,是中國汽車產業的一個新形象。”上汽集團負責人表示。(來源:上觀新聞 作者:徐蒙 張煜 邵競 圖片來源:上汽集團;圖片故事編輯:張煜、徐蒙;視覺設計:邵競)